面對我國鐵礦資源貧礦多、多金屬共伴生礦多的現實,多年來我國選礦科技工作者堅持不懈的進行選礦科技攻關,使我國大部分貧鐵礦、紅礦、多金屬礦得到了有效利用。同時,把我國鐵礦選礦設備技術提高到新水平,工藝技術居于世界先進行列。
(1)選礦設備工藝流程結構不斷創新。采用弱磁選-強磁選-反浮選或磁選-重選-反浮選聯合流程選別鞍山式磁鐵礦可獲得品位為68%以上的鐵精礦,回收率達90%左右。選別鞍山式赤鐵礦可獲得品位66%的鐵精礦,回收率75%以上。采用磁選-重選-浮選-電選及強磁-浮選聯合流程綜合回收了攀枝花釩鈦磁鐵礦中鐵、釩與鈦。采用弱磁-強磁-反浮選聯合流程綜合回收了白云鄂博鐵礦中的鐵、稀土與鈮。
(2)全面、準確理解“精料方針”,開發“提鐵降雜”工程技術。將礦山與冶煉作為一項系統工程,重建合理的精礦質量標準(鐵、硅、鋁3元素評價體系);提質降雜技術已在選礦廠應用。
(3)吸收引進,開發有特色的高效設備。隨著稀土永磁材料的發展,各種永磁設備成為近年國內研究的一大熱點,各種機型百花齊放,由于磁選設備的進展,在工業上實現了粗粒拋尾等業內人士期盼已久的高效節能選礦技術。分級設備(如旋流器、細篩)進展很大,由此產生的組合分級技術使選礦廠磨礦分級效率提高到一個新臺階。
(4)選礦浮選藥劑研制與應用取得突破。反浮選技術是我國鐵礦選礦技術進步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,一系列陰、陽離子反浮選捕收劑的開發成功,為反浮選技術成功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。
(5)自動控制與信息化管理有進步,磨礦過程自動控制有重大進展。